9月2日,印尼雅加达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此次亚运会上,中国滑翔伞运动员王建伟在比赛中不幸摔断左大腿。日前,王建伟在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治,目前康复情况良好。
虽然王建伟因伤遗憾未能收获奖牌,但对滑翔伞运动有着极大热情的他希望尽快恢复并投入训练。他有两个梦想,一是拿到世锦赛个人冠军,二是收获世界杯总排名冠军。“滑翔伞可以飞到65岁,我还年轻。”他说。
王建伟在飞滑翔伞。受访者供图
出国飞滑翔伞一年花费40万元
据悉,本届亚运会滑翔伞的赛场设在雅加达爪哇省茂物县山区,这里地处山丘盆地之间,纵深足够,是适宜的比赛场地。8月22日上午9时,滑翔伞男女个人循环赛开始,当天天气不错。34岁的中国队选手王建伟像往常一样,助跑,顺着风向,腾空而起。脚下,是看起来小如积木的小丘和树丛。
滑翔伞是运动员驾翼型伞衣,利用空气升力起飞翱翔的一项运动。这项起源于跳伞爱好者的运动发展至今不过50年历史,也是第一次进入亚运会比赛项目。
王建伟来自河南郑州,8年前还在从事煤炭运输生意,后来生意不景气,想找点事情做,他从报道上知道了滑翔伞这项运动。第一次起飞,他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耳边呼呼的风声,云卷云舒的变化,一览众山小,这种体验让他特别兴奋。
滑翔伞入门的门槛包括装备和场地,一个滑翔伞的花费在3万元以上,而选择天气暖和且风景宜人的场地则更烧钱。这些年,王建伟没少出国,他去过澳大利亚、尼泊尔、土耳其,一年下来花费大概40万元。
本届亚运会滑翔伞比赛设男女个人定点、男女团体定点、男女团体竞速6个项目,龙靖雯、李思敏、李晨男、吴勇、王建伟、熊刚、王宏吉、马垒8名中国选手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在此之前,这8名选手经过了国内五站选拔赛,他们基本上是国内滑翔伞项目的最强阵容。王建伟练习滑翔伞运动不过8年,但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各项比赛中都载誉而归。这次,他的目标是冲击金牌。
比赛中遭遇乱流左大腿摔骨折
不过,8月22日的比赛中,在落地时王建伟却遇到了麻烦。
比赛是定点比赛,选手需要尽可能降落在电子靶心。“降落的时候碰到一股强气流,把我的伞顶得下不来。”王建伟说,当时着急,他左右摆荡,竭力想把气流化解掉,“强行往下拉”。按行内的说法,他那时已经属于失速状态,伞开始剧烈颠簸。
王建伟当时已经能看到降落中心了,他不甘心,要上靶,就使劲拉伞,“想把成绩追上”。但气流战胜了个人意志,眼看着就要降落,手支撑着地的话非断不可。他把手缩了回来。在降落时,伞180度旋转,重重将他甩在地上。他的身体感觉一阵麻。
之前的训练和比赛中,王建伟见过不少人受伤,有肩胛骨断的,最紧要的是腰。他是幸运儿,这还是他第一次受伤。他下意识怕自己的腰断了。
这次,王建伟碰到的是乱流。受伤后,他被直升机紧急送抵雅加达医院接受治疗。经医生检查,他左大腿出现粉碎性骨折。
滑翔伞是一项兼具诱惑和危险的运动,地心引力、风向、运动者本人的粗心都会让安全性充满变数。王建伟记得,有一次在河南林州滑翔,一个同伴当天起飞后,没有报告落地。
到了次日晚上,他们在山上发现了已经坠亡的这名同伴,大家只能把遗体抬出深山野林。
王建伟说,这名同伴是国内顶尖的高级工程师,死于滑翔伞运动时已近古稀。可能旁人理解不了他,但滑翔伞爱好者能感同身受。这项能让人御风前行的运动,虽然危险,但是很酷。
从印尼回到广州医院紧急救治
8月24日下午3时36分,广州白云机场,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救护人员进入刚着陆的南航航班,顺利将王建伟抬到救护车上。当日下午4时40分,王建伟抵达医院。
据医院诊断,王建伟的左大腿开放性粉碎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当时参与救治的该院骨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宝丰回忆,那时的王建伟大腿肿胀,脸色苍白。医院紧急为他吸氧、补液、抗休克支持治疗,给予骨牵引稳定骨折端、减轻疼痛。
次日9时20分,手术开始。王建伟大腿中上段粉碎性骨折严重错位,大腿短缩。而考虑到王建伟是运动员,为保证骨折块血运通畅,避免为日后康复带来问题,手术不能剥离骨膜,导致骨折复位非常困难。为了保证精确程度,此次手术在C型放射线透视下进行,医生穿着重达30公斤的铅衣进行手术。当日12时30分,手术完成。
王建伟康复情况良好。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他故事————————
最多一天飞48趟,最远一次飞近百公里
至9月4日,王建伟已在医院住了11天。在医院1号楼的病床上,他的左大腿处贴着一些导线,这是止痛和预防肌肉萎缩的电刺激设备。他正在逐渐康复。医生说,恢复得快的话可能要半年才有望重新开始训练。王建伟觉得时间有点长。
本届亚运会上,中国滑翔伞队的发挥不太理想。拿王建伟参加的男子定点赛来说,中国选手成绩最好的是熊刚,排在第9位,受伤的王建伟则排在了第27位。
对于自己的滑翔伞运动生涯,王建伟说还有两个梦想没完成,一个是拿到世锦赛个人冠军,一个是收获世界杯总排名冠军。梦想面前,训练不能停止。这些年,他最多一天飞出去48趟,有一次飞出去过97.7公里,常常在3000米高空俯视大地。
这些年,让他感到有愧的是对家庭的照顾。“有一次接儿子放学,老师都不认识我,问这男人是谁,儿子就说是我爸。”听到这,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原来计划亚运会拿个好成绩,明年再把世锦赛和世界杯打一打,自己就‘休闲飞’了。”在王建伟眼中,竞技体育当然有其魅力,不带目的的“休闲飞”则是一种怡然自得。
“滑翔伞可以飞到65岁。”王建伟说,好在自己还年轻。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杰生 通讯员 耿华
南都相关报道。
编辑:任国庆
记者
点击头像查看记者作品
陈杰生采编指挥中心记者
版权声明
本作品著作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如需使用需经书面授权。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300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