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18女篮亚洲杯上,如果要评选出最耀眼的球员,毫无疑问会是中国女篮2米24的张子宇。作为本届赛事的最高球员,张子宇在场上的表现令人惊叹。只要她在篮下拿球,得分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对手几乎拿她毫无办法。五场比赛下来,张子宇的个人数据分别是19分7篮板、36分13篮板、44分14篮板、34分16篮板和42分14篮板,充分展示了她的统治力。
张子宇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球迷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她将成为中国篮球的“女姚明”,预示着中国女篮的辉煌时代即将到来。那么,张子宇真的能成为中国女篮的标志性球员吗?中国女篮会因为她的到来迎来盛世吗?对此,国内知名篮球解说员苏群给出了他的见解。
苏群表示,需要对张子宇的热度“降降温”。虽然她的火爆表现对青少年篮球是一件好事,但对她的评价过高,偏离了体育和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不利于她的成长。同时,张子宇是一个特殊体型的球员,中国女篮的盛世并不是由她一个人决定的。因此,对她既不能过度追捧,也不能过分苛责。
那么,什么是特体球员呢?苏群解释道,特殊体型球员是指成年男篮超过2.18米,成年女篮超过2.08米。如果运动能力较低,这个标准可以降低。不同的时代,篮球风格不同,特体球员的作用也不一样。篮球发展的年代越早,特体球员的作用越突出;发展越往后,特体球员的作用则逐渐降低。
展开全文
苏群还指出了张子宇存在的三大短板,这些短板可能会制约她未来的发展。
首先是体能储备不足。尽管张子宇身高体重有优势,但她的体能储备不足,特别是在与2米左右的球员对抗超过25分钟后,她的进攻和防守效率会直线下滑。她的身高和体重从另一方面来看,反而成为了她的短板。苏群还举例说明,亚洲另一个特体中锋朴珍亚身高2米07,可以打满下半场比赛,甚至是打满全场。
其次,若以张子宇为战术核心,球队进攻和防守的转换会变得很被动。苏群认为,若以张子宇为进攻核心,球队的进攻选择会减少,大家都会围绕她转,传球给她让她终结进攻。在防守端,球队也只能采取联防,防守会变得更被动。因为张子宇移动慢,只能站在篮下防守,需要其他球员不断运动来协防。
最后,张子宇的进攻区域小。苏群指出,张子宇的进攻区域主要在合理冲撞区内,但一旦远离冲撞区,她的进攻效率就会大幅下降。她缺乏勾手、中投等基本的进攻手段,也没有相关的脚步配合,显然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苏群认为,根据张子宇的特点,如果她进入成年队,她的作用可能会下降。以本届U18女篮亚洲杯为例,面对1米9以上中锋的防守,张子宇的效率明显下滑,因为她难以冲进合理冲撞区。
同时,随着篮球的发展,特体球员的作用在不断降低,逐渐成为轮换型球员,这也是全球篮球发展的规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苏群建议WCBA可以给张子宇一个“绿灯”,让她早一点感受成年人的比赛,尽快找到自己的短板,促使她更快进步。
各位看官,你们认可苏群的观点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