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音乐氛围营造> 湛江男足缘何25年之久没再出一名国脚?

湛江男足缘何25年之久没再出一名国脚?

庞小强(前)当年代表中国少年足球队,捧起亚洲少年足球冠军杯。

回顾:

湛江足球第一位国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与新中国足球一起成长的陈福赉。陈福赉是解放后成立最早的八一足球队队长,司职边后卫,身体素质上乘,打法泼辣,有“猛张飞”之称。后来,北京队与八一队组建国家队,他即入选。最辉煌的战绩是1959年国庆10周年中国、苏联、匈牙利三国赛,他任教练员兼运动员,率队2:2战平匈牙利、1:0胜苏联。1960年,他再次领衔中国足球队,战平来访的当时世界亚军瑞典的尤哥登俱乐部。

湛江足球的第二位国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关至锐。他于1973年入选广东队,司职边后卫,抢截速度快,助攻意识强,不久即入选国家青年队。最辉煌的战绩是1976年第六届亚洲杯足球赛跻身中国队获得第二名;1978年全国甲级足球联赛第三名;1979年首届省港杯冠军。

之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效力全国甲级劲旅昆明部队足球队的守门员梁光华入选国家青年队;效力全国甲级劲旅广东队的门将魏小乐入选国家青年队;效力全国甲级劲旅南京部队足球队的后卫冯木华入选国家希望队(青年队);效力全广东队的后卫庞小强入选国家青年队;效力南京部队足球二队的洪茂仁入选国家少年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湛江籍运动员仍有效力广东队的前卫凌小军入选国家青年队。

庞真强参加2015年全国足球元老赛,与全国足球名宿合影。左起:米东洪、庞真强、林强、陈京玮、马明宇。

庞真强(左三)陪同足球名宿容志行(右四)与湛江少年女足合影。

成因:

如果说,陈福赉的一枝独秀得助于广州湾时代湛江足球浓烈氛围的浸润,和他当年打下良好扎实的田径、游泳等综合素质基础;关至锐的脱颖而出得助于湛江在“文革”的断层中仍坚持开展足球训练的深厚积淀。那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一直延续至九十年代初,湛江籍国青队员的源源不断,则得助于湛江大面积向广东和全国各大军区输送优秀足球人才这一雄厚的开展基础。

而这个基础,又与湛江足球各掀高潮的每个年代的良好氛围密不可分。

广州湾时代,湛江足球已在“西学东渐”中率先发轫,当年不但本土足球赛事气氛浓烈,更直接接受了李惠堂、冯景祥、李天山、朱永强等学贯东西的第一代中国足球人的感化和教育。当年广州湾足球不但与英、法军队的足球队赛事连连,迎战过越南备战奥运会的参赛队;更形成了自己的联赛系列和足球管理体系。

此一氛围在当时全国可谓得天独厚!所以,当1950年湛江举行解放一周年足球锦标赛时,参赛队伍就有20支之多,而当时湛江市的人口还不到30万。

正是有赖于这一底蕴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经久不衰的开展氛围,湛江足球才有了1957年的跻身全国乙级赛;才有1960年的组织起第一支市级足球专业队“红队”;才有今天仍为广东足球界津津乐道的“广东足坛广州—梅县—湛江三分天下。”

湛江籍中国足球名宿关至锐。

上世纪七十年代关至锐开启了湛江足球向上输送的高潮,则又与上世纪六十年代湛江足球先后夺得广东省工人、青年、青少年、少年、中学生、小学生冠军分不开。

当时湛江从专业队“红队”到广大企业、街道、学校的群众性业余足球运动开展,堪称波澜壮阔。霞山、赤坎、海康、吴川,无论从开展训练、比赛成绩和人才输送,更蔚成“四强鼎立”之势。

而一批批湛江足球人才,正是在这片广博的沃土中茁壮成长、挺拔而出!以1965年湛江市足球公开赛为例,报名参赛的队伍就超过30支!因比赛年龄限制,除湛江水专和湛江二中外,以上还不包括湛江的广大中小学和市属县区。最后冠军争夺战的湛江港务局对湛江航运所,现场人山人海,比赛精彩叠出,堪称湛江足球建国以来最精彩、最激烈、最高水平的经典之作。

1966年广东省首届中小学生“三好杯”足球锦标赛,代表湛江参赛的湛江小学冠军湛江一小队,横扫广州市的冠亚军队比分分别为6:1和9:0,可见当时湛江足球的后劲无穷!延至1976年广东省业余体校足球锦标赛,湛江所派出的三支参赛队湛江、海康、吴川,分别收获第一、第二和第四名。而广州市同样派出的三支参赛队越秀山体校、东校场体校、宝岗体育场体校,唯由原国脚名宿王福孝和容志行恩师胡鸿宾率领的东校场体校获第三名。魏小乐、吴阿七、肖卫东、庞真强、邹才波、李海华、叶华开、林海云等相当一批湛江足球新秀,正是籍此分别迈进广东、南京部队、昆明部队和西藏等足球专业队的大门的。

正因为拥有如此红火的开展氛围和坚实的训练比赛基础,才有了继往开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湛江足球人才辈出、国脚纷呈。

湛江籍中国足球第一代国脚陈福赉。

败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市体委、总工会有组织的全市性足球比赛明显减少甚而至于停滞,各中小学以“高考”“升学”为学生奋斗的终极,基本淡化广大校园的足球教育与训练。足球氛围的颓弱和足球人口的骤减,这是湛江足球难以辉煌再续的内在原因。

随着王经国、叶华振、黄海华、温其发、陈蔡权等老一辈经验丰富的教练退下,湛江足球在教练队伍上出现青黄不接,又大大制约了湛江业余足球的选才与训练提升,导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之初长达20年,湛江男足在省运会难进前四,在青少年锦标赛难进前六。

最惨烈莫过于2002年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一届省运会,湛江男足名列第九,排十支参赛队倒数第二,创下了湛江男足参赛省运会历届最差的成绩纪录。

这一期间,湛江足球在1989年虽然还有以王耀中教练统领的“醒宝队”(赤坎队)和许中儒教练率队的“三星”俱乐部(霞山队)为班底的湛江队战胜来访的香港冠军南华队和湛江“日美”足球俱乐部夺得广东省足球联赛第二名的“昙花一现”。

但那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输送上各足球专业队退役名宿的基础功底所为,与当年广泛培养青少年儿童优秀苗子、在各种省比赛屡屡夺魁和源源不断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无法相提并论!试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有优秀人才输送吗?连向广东队的输送尚渺若晨星;“国字号”于我们湛江足球在那一滑落低谷时代,还敢有存一丝奢望吗?

湛江籍广东足球名将庞小强。

重振:

一直至本世纪初,中国足球学校湛江分校、粤西足球学校、湛江足球学校的兴办,湛江成立了有史以来第二支足球专业队“天地壹号”队以及吴川中小学足球运动的复苏,遂溪和廉江青少年足球赶超昔日强盛的雷州、坡头的崛起,湛江体育局和教育局、总工会等逐步恢复开展了全市性的各类足球比赛和将湛江足球紧密地融入广东省有关足球大赛,湛江足球在新世纪才有了梁竞达、谭宾凉、朱聪等一些优秀队员的继续向广东和广州、深圳专业足球队作输送;才有了廉江中学生足球队异军突起地战胜传统的强队霞山和雷州中学生足球队,夺得湛江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才有了全部资源统由民间开发的廉江断箭俱乐部,夺得广东省城市五人制足球赛的亚军;才有了吴川市中小学足球队分别夺得广东省中小学足球锦标赛冠军和代表广东跻身全国赛;才有了今年省运会湛江甲组男足夺得追平湛江男足参赛历届省运会的第二好成绩第三名;包括今年湛江“狂狼”足球俱乐部夺得广东省足球联赛亚军等湛江足球全方位的复兴重振。

但湛江足坛缺乏优秀教练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去年广东省给予湛江洋洋25家之多的“重点校园足球”名额。

如何盘活、利用湛江籍广东足球名宿如关至锐、何锦伦、吴阿七、李朝阳、庞小强、庞真强、洪茂仁等相当一批有专业经验的教练人才资源,无疑是湛江足球卧薪尝胆、夯实基础、再创辉煌的当务之急、也是持久大计。

相关链接:

附:湛江籍运动员各个年代输送上省级以上足球专业队基本名单

50年代:

陈福赉(八一队、国家队),伍绍荣(全国公路运输队),叶华振、黄甚(西南军区队),冯祖毅(中南白队);

60年代:

黄文华、王耀中(南京部队队、八一队),江兴国、罗良、许华福(广东队),温其发、张文刚(“萌芽”队),包括李健、黄柏等在内的整支湛江“红队”与广东“萌芽”队合并组成广东青年队,张振强、蔡金兴(全国公安队、广州队)、阮可(广州队)、李沛洵、杨志远、张志雄、潘秀如(广东青年队);

70年代至今:

关至锐(广东队、国家青年队、国家队),江兴国、马木生、陈保明、龙活、高龙、吴启顺(广州部队队),何锦伦、魏小乐、肖卫东、吴阿七、、李朝阳、游通江、李堂旭、庞小强、凌小军、龙志伟、李春城、谭宾凉等(广东队),庞真强(南京部队队、广东队),冯木华、邹才波、李海华(南京部队队),梁光华(昆明部队队、八一队、国家青年队),潘国华(昆明部队队、八一队),陈东鸿(昆明部队队、八一青年队),叶华开、关良、张权、庞小江、蔡亚青、吴海生(昆明部队队),肖绍强(成都部队队),林海云、詹卢生、欧水明(西藏队),邓勋(广西队),郭朝明、杨斌、张兵、梁竞达(广州队),庞小强、朱聪(深圳队),李智坚(广东青年队、香港愉园队),李荣(广东青年队),洪茂仁(国家少年队),李志坚、王滨(广东三队),吴智(广东少年队),李志飞(武汉队),蔡军、黄凤岩(南京部队青年队)。

备注:以上未包括国家、省的分龄组足球队如U18、U16等集训队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