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的某个社区球场,28岁的张磊正穿着褪色的10号球衣带球突破。三年前,他还是中乙联赛云南队的轮换后卫,如今却成了业余联赛"老男孩"队的核心。每周六下午,他都要和快递员、中学体育老师、烧烤店老板组成的球队一起,在坑洼的场地上争夺50元一场的"出场费"。
"职业队解散那天,我抱着更衣室的柜子哭了半小时。现在想想,能在野球场闻到草皮味,已经是种幸福。"
张磊的球袜里至今藏着中乙时期的护腿板,但比赛环境早已天差地别。没有队医、没有战术板,甚至没有统一的饮用水。他苦笑着展示手机里保存的数据:"上周被铲倒7次,裁判只吹了2次犯规。"
在呈贡区的出租屋里,张磊的床头还贴着中乙时期的全家福。他每天清晨6点雷打不动地进行核心训练,手机里存着上百个欧洲联赛的战术分析视频。"去年有中冠球队试训邀请,但体检时查出来旧伤..."说到这里,他用力捏扁了喝空的矿泉水瓶。
今年夏天,张磊开始在当地青训机构兼职教练。看着孩子们在专业场地上奔跑,他总会恍惚:"可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当块垫脚石吧。"
夜幕降临,张磊又接到了业余联赛的电话:"明天缺个门将,你来顶半场?"他熟练地往背包里塞进两双不同位置的球鞋,铝制门框的碰撞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是三年前职业联赛最后一战,他飞身扑救时撞上门柱的声响。